商品明細

六祖壇經的智慧【第20輯】

  • 編號:B26
  • 〈頓漸品上〉自性自悟
  • 售價:$280
加入購物車

商品詳細介紹Product Introduction

關於本書】
修行,要從坐禪及生活中產生內在體驗。所謂的「內在體驗」就是當一個人心性接近寂靜,到了某一個程度,心性常常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中,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悟性就會釋放出來,菩提自性就會展現出來,這時自然就是「念念般若觀照」,不離自性,進入開悟後修行了。

【目錄章名】
第九十四篇 頓漸之法
第二五七章 遲疾利鈍
第二五八章 住心觀淨
第二五九章 本自不動

第九十五篇 隨方解縛
第二六〇章 任逐機宜
第二六一章 勿著修行相
第二六二章 應緣說法

第九十六篇 真戒定慧法
第二六三章 啟動智慧
第二六四章 不離自性修行
第二六五章 體說與相說

第九十七篇 無滯無礙
第二六六章 來去本三昧
第二六七章 「我」怎麼來的?
第二六八章 五蘊幻身
第二六九章 修行的根器
第二七〇章 天然之慧

第九十八篇 頓修無次第
第二七一章 要有內在體驗
第二七二章 頓悟也要頓修


【精彩書摘】
 
不離自性修行,不離自性生活

修行不應該跟我們人性的需求結合在一起,因為人性的需求來自於習性,來自於無明,我們應該「不離自性」去修行,也要「不離自性」生活。
可是,過去我們有一種錯誤的認知,我們認為見性了就結束了,認為見性就是終點,所以,根本不知道要「不離自性」修行。
如果把顛倒的見解去掉,我們知道「見性是起修」,就會知道為什麼要說「不離自性生活」,「不離自性修行」。

只是我們往往把「自性」評估得太高了,評估得太殊勝了,窮一輩子的努力只圖見性。其實,所謂的「見性成佛」是兩件事,修行是見性之後要成佛,「見性」只是上半段完成了,下半段,見性之後要成佛。

但不是見性就成佛哦!見性之後,要不離自性去生活,不離自性去修行,才會成就我們的佛性,才叫做成佛,才會成就菩提正果。
可是很多人對見性的看法大不相同。譬如我現在這麼說,相信有很多人的內心是不同意的,因為他認為見性就是修行的終點。


                     ---摘錄自〈第二六〇章 任逐機宜〉

 
 


 

商品備註說明Product Remark

開/頁:平裝25開/320頁
初版年月:2005年7月
ISBN:957-29616-8-3
EAN: 9789572961681
CIP:226.62

商品注意事項Product Notes

國外訂購請直接選購書種及數量,再線上刷卡即完成訂購。(結帳時會自動結算國外各地區航空運費)
國外訂購書籍商品,皆以「中華郵政」,〈國際航空包裹〉寄出。
國際航空包裹郵寄天數:
【香港、澳門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中國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亞洲及大洋洲】約:10~14天。(工作天)
【美國、加拿大】約:14~20天。(工作天)
【歐非、中南美洲】約:14~20天。(工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