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DUCTS商品櫥窗
- 書籍出版品
- 《精選套書》系列
商品明細
《修行經典系列》套書【3冊】
- 編號:AB05
-
優惠套書,原價940元
原價:$940
- 售價:$900
商品詳細介紹Product Introduction
【修行經典】系列三冊
中國古文化瑰寶 老祖先智慧精髓
我們老祖先所留傳下來的道經,它是沒有經過翻譯的,是我們本土的文字,短短的幾句話,不僅道盡了修行的因及果,也指出修行的關鍵處。
其實,中國人修道是最容易相應的,但是古道家所留傳下來的經典,現代已經很少人能夠了解它的真實義了,若照表面的字意修持,又容易落入法執及玄妙的空談中,成為狂傲不拘、離世不務實之人。
《老子常清靜經》是中國古文化的瑰寶、老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是千百年來修心、修道之人必讀的經典。現在,經由寬可老師深入淺出的詮釋,相信您很快的就能超越古文的障礙,輕易的一窺「道」的菁華,找到修道、悟道與成道的下手處。
【精彩內容】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古聖先賢都教導我們要修行,要朝著清心寡欲的方向進步,不要被欲牽著走。老子說當能達到「遣其欲」的時候,心自然就能靜下來,只要心能「靜」,神就自然能「清」,然後就入《常清靜經》所說的「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當心靜下來之後,於世間的一切物欲就具備了掌控力,自然有能力抵抗各種的誘惑而心不為之所動,也就是如佛經裡所說的「心無所住」,當然就不會再「看這個也要,看那個也要」了。
這樣的心因為「無所住」所以就不受束縛,因此就能大如虛空,這個時候的心境,就有如「天地悉皆歸」,天地的智慧、天地的生命能就會回歸到這位道人的身上來。……
……摘錄自《老子常清靜經》精華
從 心 修 到 神
道家有一句話:「練神還虛,練虛合道。」
就是說,練神還虛,就入道了。
如果說「未練之神」,我們稱它為「心」;
那「已練之神」,就是「道」,就是入道。
-----------------------------------------------------------------------------------------------
其實心跟神,也是跟清濁、動靜一樣,同體而異面、同體而異相、同體而異性,但是為什麼會說「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呢?
我提供各位一個參考:
像善惡之心,這就是心的作用。
你能夠分別善惡,這樣的作用、這樣的狀態,我們稱它叫做「心」;超越善惡,我們稱做「神」。
那還沒有經過鍛練的,我們稱為「心」,因為我們一般人想要修道的時候,通常是遠離了神的狀態、遠離了道的狀態。
我們就是在迷惑的狀態、遠離真理的狀態中,所以我們才需要再修煉。
「神」,就是我們的本來狀態,我們多數的人因為離開了本來狀態,才有煩惱、痛苦,因此才要修道、鍛煉,再回到神的狀態。
所以我才說:「未煉之神,謂之心;迷惑之神,謂之心。」你要從心修到神。
-----------------------------------------------------------------------------------------------
「神」超越善惡,但我們的「心」卻去分別善惡,因為心有分別,才會產生煩惱,就擾亂了「神」。
本來我們神很清閒啊!所以道家對一個修道能入究竟的人,形容為「清靜無業閒道人」。
他沒有業障,「終日閒閒沒事做(台語)」,為什麼?清!他的心很清。
但是我們還沒練到「神」的狀態時,我們的「心」會去干擾我們的神。
所以每一個人修行前的狀態,叫做「心」,
修行鍛煉以後,才成為「神」,
然後用這個神再還虛,入大「道」。
【精彩內容】
自在才是真正的積極
有一位在軍中服務的同修來找我,他說,他想再繼續讀碩士,未來才有保障。
我說:「好啊,那你就去讀啊!為什麼還要問我?」
他說:「可是我不曉得這樣好不好?」
我說:「你不是想好了嗎?你不是想好『應該讀碩士才有保障』嗎?」
他說:「可是再去讀碩士太累了。」
我說:「太累就不要讀了。」
結果他太太在一旁說:「我就知道老師會這樣子回答。」因為我經常這樣回答同修。
像同修常常來問我:「老師,我做什麼、什麼事,好不好呢?」
「好啊!」他講完後,我都贊成。
他又說:「可是這樣做之後又有什麼不好的,老師,這樣子是不是不要做呢?」
「那也好呀!」我說。
「這樣我來問老師不就等於沒問啦!」同修就反應了。
我說:「對呀!這本來就不需要來問我的。」
為什麼?因為你的問題不在於讀或不讀?做或不做?如果讓你不安的心來自於「有所求」,你讀完碩士仍然會覺得不夠。
為什麼?因為還有一個博士你還沒讀。
讀完博士呢?還有啊!你可能會這樣子想:「我要趕快把賺的錢拿去買保險,因為身體越來越差了。」
因為勉強去讀一個碩士、博士,可能毀掉一個人的健康。
好,那買了保險之後又想:「雖然買了保險,孩子將來的問題還是很大,我如果提早走了,家庭還是不行……」
從此以後,早上起來晨跑運動,以保持健康。以前只要八點鐘起床就可以了,現在要六點鐘才行。
這個晨跑,就是來自於有所求的力量。
所以人類一切的行為、動力,不應該來自於外界,而是應該去除外在的一切得失心,在沒有得失的心境之下,你仍然能夠努力才對。
這樣是什麼情況呢?
譬如說做生意,一般來說,做生意會有一個目標,像剛才我講的讀碩士的例子,他就是有一個目標。
可是他的目標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恐懼。
有些人恐懼將來的退休金不夠用。
聽說軍中的制度差一個階,尉官與校官退休金差了一個終生俸,就差很多。
實在可憐!他為了免於恐懼,讀碩士一定很努力,所以動力會很大,可是這樣的動力會催人老,為什麼?
因為活在恐懼當中,即使目標達成了,也等於沒有達成,因為恐懼沒有消失。
假設這位在軍中服務的同修是文官,也是一個專業人才,如果他這樣想:「反正我現在工作也滿輕鬆的,所以在工作崗位上,我應該多吸收新知,以我的專業領域來奉獻更多的力量、造福更多的人,能夠造福多少算多少,吸收多少算多少。」這樣子就自在了!
每一次我講類似的觀念,就有同修說:「老師,這就是消極呀!」
其實不是!這不是消極,這叫「自在」。
因為我們長期誤會了「積極」的意義,那種積極並非真正的積極,它是有一隻手在後面推動,我們其實是被動的,並非積極。
這種自在才是真正的積極,你在毫無壓力之下,去吸收你的新知,去奉獻你的專業。
做生意也是如此,為人處世也是如此,工作崗位上也是如此。
……摘錄自《白隱禪師坐禪和讚》精華
.
達摩四行觀【目錄】
第一篇 祖師西來意
第 一 章 達摩祖師的生平
禪的誕生背景 / 語言的問題
第 二 章 祖師禪的特色
理:心即是空 / 三界皆空 / 心即是佛 / 修行最忌尊我卑他 / 法:壁觀之法
第二篇 藉教悟宗
第 三 章 思維修
經典是藥方 / 入道 / 師自然,亦師古人
第 四 章 不要形成慣性讀經
宗教的貢獻 / 深信與知道不同
第 五 章 根塵的污染
從六根、六塵進入意識 / 瓶中之火
第 六 章 就地放下
無常偈 / 人生如戲 / 連皇帝都不能處理的事
第 三 篇 禪的傳承
第七章 禪的源頭
世尊開悟的方法 / 佛教與禪宗 / 祖師度眾的方法 / 認識瑜伽
第八章 煩惱的根源
「捨妄」不是丟掉 / 洞悉諸「有」
第 四 篇 寂然無為
第九章 凝住壁觀
心如牆壁 / 明白心的真實義 / 一絲不掛/六祖法語 / 結緣與攀緣/息想無求
第十章 安心在前,觀空在後
隨著萬法起舞 / 萬法皆空歸性海
第 十一 章 無自無他
無有分別 / 意在言外,無法言傳 / 寧動千江水 /從寂寞到寂靜
第 五 篇 報冤行
第 十二 章 有跟無
深入淺出 / 不要執於名相 / 認識那聽不到、看不 到的……/ 離相才能悟禪
第 十三 章 修士與行者
認識本與末 / 人間法界,依心而立 / 來去之間 / 生活也是一種修行 / 修行要腳跟點地 /
為什麼會有災難呢?
第 十四 章 惡業果熟
因果是自然現象 / 當局者迷 / 對自己下指令 / 以心傳心是人類的本能
第 十五 章 了了觀
把眼界放遠 / 不要被自己騙了 / 不要有不滿的人 / 心中有所求,言行必怪異
第 十六 章 過好每一個今天
一生具足三世 / 體解冤憎,精進於道 / 凡事內省
第 六 篇 隨緣行
第 十七 章 三法印
法印是用來印證的
第 十八 章 認識「無我」
「法界」的真實義 / 眾生無我 / 原古之道的法理 / 大自然之道
第 十九 章 業與緣
業的本質/因、緣、果/自然
第 二十 章 隨緣
第 七 篇 得與失
第 二十一 章 洞悉在前,緣盡還無
得失之間 / 平常心
第 二十二 章 輪迴的原動力
修行的終點 / 得失之心 / 凡事都是一種「得」/ 活得愈久,抓得愈多 / 老天出手
第 二十三 章 用智慧面對人生
用智慧處理成功 / 正確處理人生的過程 / 隨緣與隨份
第 八 篇 無所求行
第 二十四 章 修行的下手處
世人長迷 / 修行的空轉 / 眾生心的特質 / 真相 / 以繩為蛇,驚嚇終生
第 二十五 章 大道顛倒顛
依靠假理,忙碌恐懼 / 影響命運的因素 / 安心才能隨緣/智慧高,才能隨緣
第 二十六 章 祖師的兩帖藥方
樂著個什麼 / 光明與黑暗
第 二十七 章 息想無求
身口意都是思維的展現 / 息想無求 / 「無求」的重點
第 二十八 章 修行的最勝義
從來沒有飽過 / 知足、知福
第 九 篇 稱法行
第 二十九 章 稱什麼「法」?
性淨之理 / 如何作到「無染無著」/到彼岸
第三十章 我執與法執
離我相 / 離眾生相 / 稱法而行
第 三十一 章 信、解、行
以佛經驗證自己的修行 / 思維的盲點/佈施的
內涵 / 三輪體空 / 相修行
第 三十二 章 菩提之道
修行不要模仿 / 莊嚴菩提道 / 自行與利他 / 它是一種狀態 / 波羅蜜 / 以四行觀生活
老子常清靜經【目錄】
第一篇 入道
開講緣起 / 師法古人
第一章 什麼是道
道的三種特性/大自然的智慧/檢驗自己的心
第二章 道的相貌
煩惱的源頭/陰與陽/微妙存在/修行的心病
第三章 天地悉皆歸
眾生自度/清與濁/動與靜/超越兩邊/在見聞覺知之外/自來歸之/水過清則無魚
第二篇 遣欲
第四章 神與心
不可輕視宗教/神與心之區別/杯弓蛇影的人生/ 心、神、欲的互動
第五章 修道下手處
聞道、近道、悟道/得一個「無」/無是一種微妙 存在/自然
第三篇 空性
第六章 內觀其心
道心被遮蔽了/觀照得解脫/心無所住/身與心/身為心所用/吾有大患/身體是法器/身體要正受用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七章 遠觀其物
道的妙用/心對法/因緣法/洞悉物的本質/洞悉得自在
第八章 唯見於空
不起分別想/遠離迷惑的法寶/決心修行/見空性/佈施的真實義
第四篇 真靜
第九章 觀空亦空
觀空的層次/四聖
第十章 湛然常寂
忍辱波羅蜜/與大自然共舞/佈施波羅蜜/三輪體空/佈施的動力/真佈施
第十一章 寂無所寂
求福報/真靜/宗教的本質/修行的真義/真常應物
第五篇 無所得
第十二章 漸入真道
開悟後修行/修行之事,不是真就是假/身入其境/無智亦無得/大、小宇宙/修行的目的
第十三章 為化眾生
度眾的定義/方便權說/真理在哪裡?/完美在哪裡?
第六篇 常清靜
第十四章 上德不德
無執/執於善/執於道
第十五章 為有妄心
生死自在/ 一念妄心,勞碌一生 /一念妄心,害人害己
第十六章 即驚其神
清靜無為/要進入狀況
第十七章 流浪生死
不知不覺地著萬物/貪求等於煩惱/煩惱障礙佛性/流浪到地球
第十八章 悟道
修行之事,無可替代
白隱禪師坐禪和讚【目錄】
第一篇 輪迴因
第一章 修行的因地
下化眾生三部曲/修行無終點/修行需要火候/誰讓我們痛苦?/最難修的地方
第二章 心、佛與眾生
心的本質/心即是佛/痛苦是「質」不是量/世間就是一部佛經/佛菩薩也會遇到困難/多想一下
第三章 乞丐人生
王子與乞丐/神通現象/迷、悟之間/無事忙/不要被習性嚇住了/人間的六道輪迴
第二篇 大禪定
第四章 本來狀態
心靈常處黑暗/一點點的需求/心一轉就可以了/趕快覺醒!/禪定的真義/聽聞究竟法,心會狂亂
第五章 依法實修
十法界的存在/修六度的次第/借錢波羅蜜/不要為修行而修行/依法實修/迴向
第六章 滅罪消業
禪與坐/認識靈性/什麼是「業障」?/坐禪如何消業?坐禪、參禪、行禪/禪不在坐/禪的原意/生前就要超渡
第三篇 證本性
第七章 無量福德
聞法即悟/聞法要應機/隨喜功德/著相與離相/金剛經的功德/如來藏/要一個決心
第八章 遠離戲論
眾生以幻為真/幻與真/修得好不好?/無字公案/法界/不要在「相」中修行
第四篇 成佛果
第九章 入不二門
不二門/禪宗本色,直證菩提/法界的形成/不住於相/無相與實相/因果一如
第十章 三昧無礙
在「無」中建立萬法/無念/生活中的邪念/進入三昧的人/佛性的四種德性/為何而忙
第十一章 寂滅現前
無所求/文明的動力/人生的動力/突破修行關卡/迴向到自己的生活中/成就感/錢再賺就有/來自心靈的動力
商品備註說明Product Remark
修行經典套書三冊:
達摩祖師四行觀:定價340元
老子常清靜經:定價310元
白隱禪師坐禪和讚 :定價290元
商品注意事項Product Notes
國外訂購:請直接選購書種及數量,再線上刷卡即完成訂購。(結帳時會自動結算國外各地區航空運費)
國外訂購書籍商品,皆以「中華郵政」,〈國際航空包裹〉寄出。
國際航空包裹郵寄天數:
【香港、澳門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中國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亞洲及大洋洲】約:10~14天。(工作天)
【美國、加拿大】約:14~20天。(工作天)
【歐非、中南美洲】約:14~20天。(工作天)
相關商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