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明細

六祖壇經的智慧【第7輯】

  • 編號:B13
  • 〈般若品〉之四
  • 售價:$220
加入購物車

商品詳細介紹Product Introduction

【關於本書】
幾乎所有的修行者,一生都在找尋善知識。然而,就如本書所言:「我們不但對自己的修行拿著錯誤的地圖,包括對一位善知識(所謂的明師),我們的地圖也錯了……」拿著錯誤的地圖,怎麼到得了目的地呢?
那麼,要用什麼樣的心,才找得到「善知識」呢?且看本書中,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說……


【目錄章名】
第三十四篇 盡在自心
第七十八章 皆因人置
第七十九章 一念悟時
第八十章 頓見本性

第三十五篇 修心訣
第八十一章 皆成佛道
第八十二章 不求而得
第八十三章 不敢成佛
第八十四章 行禪微細念

第三十六篇 一聞便悟
第八十五章 直入究竟
第八十六章 小乘、大乘

第三十七篇 大因緣
第八十七章 認識開悟
第八十八章 大善知識
第八十九章 生而圓滿
 

【精彩書摘】
 善知識有大因緣
 
「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如果自己不能夠這樣頓悟菩提的話呢?
你必需去尋找「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他是能夠深刻了解、能夠了悟最上乘法的人,「直示正路」,直接給我們指示正確的道路。
這裡有一個小標記,它說《心地觀經》裡面有講到「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就是說,要成就「菩提妙果」不難啊,而真正的「善知識」實在很難遇到。

我個人的感覺也是這樣子,像一九八八年的中秋節我在峨嵋山碰到老和尚,其實他是「大善知識」。
大善知識一句話就可以解人迷惑,老和尚真的是二、三句話就解決了,就是重點那三句話:
「沒有佛法以前的人修什麼法?
沒有佛經以前的人讀什麼經?
一切法源起於大自然。」
三句話就解決了,這叫「大」善知識。

所以,如果你真的遇上了,你就知道「菩提妙果不難成」,因為它真的是自然成,你能夠開悟、頓見本性,大善知識他有這樣的能耐,因為他了解最上乘法,那麼你就會了解:修行真的不難。
但是,你沒有大善知識來直示正道,你真的會覺得修行很難,所以這部《心地觀經》就跟你講:「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善知識的功德力
 
我常常在回想,如果我沒有碰到峨嵋山老和尚,一定會很慘,因為如果我繼續修,修到現在會非常麻煩,會怎麼樣呢?──會自以為是。
因為那一種轉化,言語難以形容,它就是在你不知不覺當中改變,我也跟各位報告過,我當時並不知道。
所以我在猜,六祖惠能大師聽到五祖說法的時候,他自己可能是後來回憶,當下我想他也不知道,應該是後來自己慢慢感覺到,「喔!自己思想轉變了。」這就是「大善知識」的功德力。
我們繼續看下去:「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

六祖惠能大師建議,如果自己不能開悟的人,你要尋找大善知識。
為什麼呢?因為,善知識有「大因緣」。
這一句話大家不要錯過!我們回到佛經裡面來,包括世尊他自己也說:「我為一大事因緣而住世。」這是世尊講的話。
其實世尊的法,在於「緣」。但是,我們一般人反而把這個最重要的地方忽略了,我們把重點擺在「緣」的前跟後,就是因跟果。
因為,眾生怕果、菩薩畏因,偏偏中間這個最重要的橋樑「緣」,我們沒有去留意。

如果說,眾生怕果、菩薩畏因,那我們可以再補一句話:
「了達緣者,即是佛。」能夠了達什麼是緣的人,他就是開悟的人,他就是覺醒的人,佛者覺也,一個覺醒的人就是佛性顯現的人。
可是多年來,我自己修行,包括從峨嵋山回來,我在開始並沒什麼特殊的見解,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悟性。而是從峨嵋山回來之後,我漸漸了解這個「緣」,所以我一直強調「開悟後修行」,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從民國七十七年到峨嵋山一路下來,在各位的想像當中,「喔!那七十七年以後,老師應該是怎麼樣、怎麼樣……」我跟各位報告,這一路下來也沒有差太多。
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有一種期待完美的錯誤偏見。因為,修行是頓悟而漸修的啦!不是說,一悟就不用修了,不是。
「悟」才是真修行的第一步,
悟後起修,你才走出真正的第一步。

開悟之前叫做熱身運動,你還沒下水啊;開悟後才真正下水游泳,你才能夠到彼岸去,你在此岸怎麼熱身運動都沒有用,沒有走出真正的第一步。而開悟後修行一路走,就叫做「漸修」。
至於在這裡惠能大師說「善知識有大因緣」是什麼意思呢?我在《原古之道典藏教材》裡面,講到光丹的時候,我有講過一段話,我說:
當有一群人的因緣成熟了,他必須聽聞究竟法,他們達到了必須開悟的因緣,就會有人先行開悟,他好像代表眾生去領獎一樣,這一個人事實上是領團體獎,不是領個人獎,他是被選上做為轉達的工具,這個人叫做「大因緣」。

就好像說,眾生的緣耕耘夠了、福報來了,即將有機會聽聞正法,即將有機會解脫,即將有機會開悟,即將有機會見性的時候……
在這一群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大自然會在他身上作功,讓他先開啟心靈大寶藏,而大自然不會選錯人,他自己會明白他應該怎麼去做、他應該做什麼。
因為,大自然一旦在他身上作功之後,表示他後來有「大因緣」,他要去做一些事情,還有一些人必須經由他來轉述,而且這是他的義務。
這段「是善知識有大因緣」,其他人怎麼解釋「善知識」,我不知道,但我在這個地方做這樣的解釋。這一句話並不是很絕對的重點,所以,我依我過去所講的這一段話,提供各位做參考。

                    ---摘錄自〈第八十八章 大善知識〉

 

商品備註說明Product Remark

開/頁:平裝25開/256頁
初版年月:2002年2月
ISBN:957-30079-1-6
EAN: 9789573007913
CIP:226.62

商品注意事項Product Notes

國外訂購請直接選購書種及數量,再線上刷卡即完成訂購。(結帳時會自動結算國外各地區航空運費)
國外訂購書籍商品,皆以「中華郵政」,〈國際航空包裹〉寄出。
國際航空包裹郵寄天數:
【香港、澳門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中國地區】約:7~12天。(工作天)
【亞洲及大洋洲】約:10~14天。(工作天)
【美國、加拿大】約:14~20天。(工作天)
【歐非、中南美洲】約:14~20天。(工作天)